2019年12月31日,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考核在1教C1阶梯教室隆重举行。历史学专业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考核大会。考核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于8点开始,对17级、19级学生进行考核;下半场于14点开始,对18级学生进行考核。本次考核主要考查历史师范生的“识、读、说、写、辨、编”六大能力。
上半场考核在主持人李逸祥和张紫薇幽默的方式,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对17级学生的考核,主要围绕师范生基本素养展开。第一项王丽梅教授主讲的《历史教育学》课程实践考核:考核采取现场抽取学生随机选题的方式进行教育学实践考核。现场抽取20名考生,接着模拟教师资格证面试,考生们现场抽取各自考题并作答,极具现实性与实践性。主要考察历史师范的基本教学技能:比如如何导课?如何设计板书?如何进行班级管理?等等。同学们能够随机应变,总体表现优秀。第二项:赵喜惠副教授主讲的《考古学概论》课程实践考核:该考核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介绍家乡的考古发现,分为省内组和省外组。17级历史本科一班抽取了1个省外组:云南组、2个省内组:榆林组和渭南组:17级历史本科二班抽取了2个省外组:江西组、江苏组、1个省内组:铜川组。江西组同学选择滕王阁这一历史名楼进行讲述,江苏组同学则选择脍炙人口的苏州园林展开介绍。渭南组同学对家乡的刘家洼考古发现也是信手拈来。第三项:1黄彦震副教授主讲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实践考核:该考核方式比较灵活,包括历史情景剧、诗词猜地名、读书汇报、地图汇报。历史情景剧《乌兰夫舌战群雄》活灵活现地把乌兰夫同志在当年选举会议上的言行呈现在我们面前。地图汇报环节,所抽选手根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地图现象进行纠正和说明。
其次是对19级学生的考核。第一,刘东社副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实践考核:该考核主要内容是50个繁体字的识辨,考察学生们对古文字的识读能力。第二,韩小婷博士主讲的《世界古代史》课程实践考核:该考核主要内容是世界古代史学习成果汇报。每个班级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战争”、“考古发现”、“哲学”、“宗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任务包括故事叙述、研究人物或研究成果介绍、英语演讲。现场抽取6名学生上台展示成果,同学们表现可圈可点。
下半场考核主要是对2018级学生的考核。刘秀红副教授主讲的《世界近代史》课程考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两个班共八组)进行,各组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汇报方式灵活多样,或情景剧,或歌剧,或新闻采访,将世界近代史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印在了我们心中。翻天覆地组的“Gun and Rose”主题影展,组员化身讲解员动情讲述英国妇女解放的故事。文源组“从微观角度看法国大革命”,创意性地使用新闻联播形式,结合对不同阶级的采访,深入梳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脉络。人民当家作主的《红与黑》、筑梦组的《巴黎圣母院》,激情洋溢的情景剧表演感染着现场观众。自由与民组的“不独立,毋宁死” 、1640组的意大利民主解放运动分别把巴西和意大利可歌可泣的民族独立英雄带到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摘星组争做最佳辩手,分别就工业革命的利弊、美国建国之初两种发展道路进行激烈的争辩。同学们神采飞扬,表现很棒!
李岩主讲《中国近代史》课程实践考核:首先,李岩老师对该项考核的要求做了简要的说明。接着,八组学生分别围绕近代历史中“侵略战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四个主题词,各组对应一个词,完成“手写板报、微格课程、现场演讲、故事讲述、活动方案、研究者或研究成果介绍”,采取集体讨论完成与个人现场随机抽取接受考核相结合方式,现场随机抽取考生和每一环节学生必须完成现场答辩,考核现场紧张而激烈,同学们总体表现优秀。18级历史本科一班“救亡图存”专题组一马当先,微课讲授极富张力,活动方案讲解也是相当到位。18级历史本科一班“资产阶级”专题组的同学呈现精彩的表现,答辩现场从容不迫,妙语连珠。18级历史二班 “农民阶级”专题组,主题演讲围绕“农民与土地”进行论述,通过对历史上的土地制度进行说明,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新三农政策”的现实。18级历史二班“侵略战争”专题组,化身一个纺织工厂主讲述鸦片战争的影响。最后,李岩院长总结陈词。她肯定了各位同学的倾情付出以及实践考核的重要性,对同学们寄予殷切的厚望,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供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撰稿:刘秀红 审核:杜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