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赐成老师在他的讲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探讨中》,关于导课的重要性,说了这么一段话:“导课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最强的冲击力让学生与所学内容零距离接触,好的导言准确把握学习主题,语言优美,设疑奇特,观点高屋建瓴,一下子穿透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欲望,其效果似兴奋剂,像红酒,像老白酒,它们或刺激新奇,或绚丽夺目,或辣味浓烈,都会给学生强烈的刺激,而不能想温吞水。”这段话我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如同品一杯浓茶,它的醇香令我回味无穷,内心泛起阵阵涟漪。
回想起自己的讲课经历,课堂效果,再回头品读徐老师关于导课的这段精彩描述,让我顿时醍醐灌顶,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设计好导入这一环节,如何发挥好导课的冲击力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课要短小精悍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和“序幕”的导语,要短小精悍、简练概括,而不能庞杂冗长。要力求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将学员的注意力和思维引向和集中到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上来。面授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导语用的时间过多,就必然影响整堂课教学内容的讲述。所以导语的设计要体现一针见血、一锤定音的效果,而这一针、一锤一定要扎到、敲在学生的心坎上,一下子穿透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欲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导课要富有趣味
设计导语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员的兴趣、调动学员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为讲授新课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因此,导语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可见,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
三、导课要和课本内容有内在联系
导语设计要与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导语设计得科学与否,就是看它是否引起了学员对新学内容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员对新教学内容的探求欲,是否有助于学员对新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导语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理解教学内容打基础。设计的导语应当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或虽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但能把学员的兴趣、注意力和思维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之成为帮助学员理解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
总之,导课如同散文一般,虽然形式多样化,但形散而神不散,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潜心研究历史教学中的导语,让导语成为学生想象的翅膀,是学生更加自由、快乐的飞翔在我们的课堂上。